根据最新发布的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要求,本月开始各地应严格实行火电、钢铁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(不含氧化铝)、水泥行业以及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。停工令,终于不再强制了!一些地区开始放宽环境法规,化工行业似乎即将走出“环保风暴”的低谷了!
1、停工令,不再强制
近日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及周边地区将实施PM2.5平均强度和日数同比下降3%的目标。这比8月份初步计划中提出的5%减少幅度要低,且远远低于去年计划中“至少15%”的下降幅度目标。
同时,也远低于中国国务院在2018年3月提出的类似目标。当时,给出了2018年关键地区PM2.5平均浓度整体下降30%的目标。
根据最新发布的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要求,今年10月到明年三月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%左右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%左右。
该目标将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实施,将对钢铁、石化、水泥和化工生产商产生影响。即从本月开始,各地应严格实行火电、钢铁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(不含氧化铝)、水泥行业以及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。
2、化工行业有望走出“环保风暴”低谷
目前,国家与地方政府正在采取一种更灵活的方法:“采取差异化的方式,在污染控制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将不受产量限制。”
对于化工企业来说,这可能意味着较老、规模较小、污染更严重的工厂将成为目标,而新工厂将不受影响。由于新规的放宽,化工企业停业可能会减少。近几个月来,化工工厂停业一直是价格的抑制因素。不过, 将工厂从市区迁往化学园区的计划预计将继续进行。2017年,环保治理风暴和随后的停业,导致中国总产能约40%的产商暂时关闭,8万家工厂被控违反排放目标。氯碱工厂的开工率尤其受到了影响,开工率降至50-70%。
另一利好消息是,去年,从煤炭到天然气的强制转换导致了用于化工生产的天然气定量供应。而根据新规定,今年冬天将不再实行全面禁止家庭取暖使用煤炭的规定。相反,地方政府将设定与当地天然气和发电能力相匹配的目标,因此可以改善今年冬季化学品生产的供应。
来源:冶金焦化999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