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,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。昆明属强雷暴区,在国内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海口。近日,专家从昆明的地形地貌、气候特征等诸多方面对雷电灾害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从地形地貌方面来看,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,区域内山峰林立,河流众多, 地形地貌复杂,高山、河流、盆地相间分布,居民建筑依山而建、傍水而居,为雷电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环境。
就气候特征而言,昆明大气环流条件较为复杂,受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较大。冬季多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,天气气候变化剧烈,夏秋季受西南暖温气流影响,对流天气活跃。干季温度较高,能量储备充足,雨季对流强盛,极利能量强烈散发。因此,昆明是全国雷电多发区和雷电灾害高风险区。
此外,昆明土壤电阻率较高,土壤以红壤为基带土壤,雷电电流不易下泄,客观上造成雷电易于成灾。为了达到防雷设计要求的低接地电阻,必须添加降阻剂或采取其他措施,导致工程成本增加。因此,防雷设施的安装和检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及很困难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雷击灾害的承受能力。
昆明雷暴呈南多北少趋势,人工观测平均雷暴日数为63.5天。2006来以来,通过雷电自动监测系统连续不间断监测,年平均雷暴日数多达200天以上。
目前,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发展滞后,人民群众雷电灾害防御意识较弱。尤其是农村地区,对雷电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“雷劈坏良心”的程度。加之昆明气候条件复杂,基础设施落后,各方面条件较差,缺乏雷电防护意识和防护设施,较容易受到雷电的侵袭。
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《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》,把防雷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、安全生产考核、消防安全考核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范围及程序更加明确,更具操作性。《条例》中明确规定,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未通过气象部门竣工验收,住建部门不得办理竣工备案。这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个有效保障,无疑成为了群众购买房屋的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据了解,《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》是目前全省唯一专业防雷地方性法规,较为系统详细的规定了防雷各项制度,且经过省人大批准,对全省防雷工作均有一定促进作用。
长期以来,全市不断加强对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和人员的监督管理,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制度,依法确认、公布执法主体资格。规范实施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、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,执法人员都取得了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件。根据气象部门的工作实际,采取专兼结合的气象行政执法模式,市气象局气象行政执法坚持合法、公平、公正原则,在执法过程中严格实行“持证上岗、亮证执法”的规定,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率达到100%,凭证上岗、亮证执法达到100%。通过法制培训、部门内专项讨论、单位间经验交流,不断完善精炼执法程序,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。同时,不断完善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、执法责任追究制,真正做到依法执法、公正执法、文明执法。
今年,气象部门还将加大气象法律法规常识的社会普及力度,由其是做好新颁布气象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力度,加强对原有气象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的排查。